8月,夏秋交替,天高氣爽。
第一批新員工有的還沒有趕到工地上。8月15日,第二批94名新員工已如約而至,開始他們走出大學校門后的第一次人生之旅。不同的地域、不同的學校、不同的夢想,帶著些許迷茫、些許憧憬,他們走進了電建大家庭,擁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——二公司人。
“希望你們在二公司這個大舞臺,不斷調(diào)整和改變自己的觀念、行為和習慣,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,盡快完成從‘學生’到‘員工’的轉(zhuǎn)變,邁好自己職業(yè)生涯的第一步”。8月21日上午,張仕濤總經(jīng)理在與新員工見面會上語重心長地說。“青春夢想從這里啟航”。在決定踏進電建門檻的那一剎那,他們就已經(jīng)準備好了。流動算什么!艱苦算什么!汗水算什么!因為年輕,所以拼搏;因為有夢,所以執(zhí)著;因為付出,所以快樂。讓我們走進他們,了解他們與電建的情緣故事……
“三代”電建情
“阿姨,工作服我要大一號的,到時工作起來穿著舒服”,王揚對統(tǒng)計工作服尺寸的工作人員說。這個小常識是媽媽告訴她的,王揚畢業(yè)于廣西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(yè),地道的“電建世家”。爸爸、媽媽和姥爺都是二公司的職工。出生后就跟著父母到處漂流,石橫、德州、青島、聊城,二公司的工程干到哪里,她的學就上到哪里。直到小學六年級要考初中了,媽媽才決定放棄一線的工作轉(zhuǎn)到后勤,把爸爸一個人留在了工地。王揚說,她之所以選擇二公司,是因為她看到父母在公司工作的都很快樂,雖然不能時時相聚一起,但是她能感覺到他們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快樂。父母則是覺得二公司人善良、忠厚、勤懇,女兒在這里他們更放心。培訓馬上就要結(jié)束了,媽媽在家忙活起來,掰蒜瓣、擇菜葉,張羅著弄桌好菜,給女兒送行。媽媽希望女兒最好能分配到省內(nèi)的項目,這樣她好方便去看女兒。而女兒卻有自己的小夢想——等將來自己本事過硬了,要去競聘海外的項目,“最好是馬來西亞嘍”,王揚笑著說。平時很少主動和女兒交流的父親,聽說女兒即將要奔赴項目,也破例打來電話,對女兒說了很多,囑咐她一個人在外要和同事搞好關(guān)系,遇事多請教……
得知王揚即將奔赴項目工地,媽媽有些不舍。爸爸也打來電話反復叮囑女兒。
“海歸”電建緣
劉明毅是這批新員工培訓班的班長,他有一個好聽的德文名字叫“阿力克斯”,是亞歷山大的縮寫。這個1989年出生的帥氣大男孩,個子高高的,畢業(yè)于德國埃森經(jīng)濟和管理高等專業(yè)學院,研究生學歷。爺爺、父親都從事與“電”有關(guān)的行業(yè),父親在送變電公司工作,他曾和父親開玩笑說,“你送電,我建電,這下可跑到你前頭了”。從小學到大學都擔任班干部的他,比其他同齡人稍顯穩(wěn)重,培訓期間的系列文體活動,他忙前忙后,組織的有條不紊。在德國的三年學習時間,特別是在德意志銀行實習的兩個月期間,他深刻感受到了德國人的嚴謹,“這也教會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認認真真、腳踏實地”。他們學校有個“中國團隊”的社團組織,曾想幫著他尋找留在德國工作的機會,但“故土情結(jié)”,讓他毅然決定回國工作。選擇電建這個行業(yè),他的朋友和同學也褒貶不一,在電視臺工作的好朋友對他說,“干電建流動工作,非常辛苦的,不要去了”。監(jiān)理公司的同學卻說,“在一線施工單位干,成長的比較快”。他有自己的“小算盤”,“一線雖然艱苦,但是接地氣,只有打牢基礎(chǔ),才能飛得更高”。
“篤定”電建行
青島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張友寶,看到公司在青島理工大學網(wǎng)站上的招聘信息,便了趕過去。他趕到的時候,公司的宣講、面試工作已接近尾聲,他氣喘吁吁地跑過去,直接對工作人員說,“你好老師,我想到咱們電建二公司工作”。當工作人員詢問他為什么要加入公司時,他說,“我覺得咱們公司比較正規(guī)、靠譜,我不在乎薪水多少,主要想鍛煉下自己”。這個日照五蓮小伙子,家里弟兄兩個,哥哥在家鄉(xiāng)一所學校教書,父母對工作單位不了解,但他們覺得這個帶“電”字頭的國企應該錯不了,反復叮囑他好好工作。原本畢業(yè)前導師曾推薦他去煙臺一家企業(yè),待遇也不錯,但考慮到長遠發(fā)展,他沒有去。報到這天,他特意穿上了剛買的嶄新襯衣,皮鞋也擦的油光閃閃。“來了之后,感覺對我們是非常重視,還聘請了外邊的專家老師來給我們授課,活動組織的也很好,‘鼓動人心’我還是頭一次聽說”。培訓這幾天他也經(jīng)常和同學通通電話,了解他們的工作單位情況,經(jīng)過對比,他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。
第一次聽說“鼓動人心”這個運動項目的張友寶,擔負起拋球手的重任。
8月22日,培訓班訓練營活動全部結(jié)束。他們陸續(xù)啟程奔赴12個項目部,正式的電建之旅才剛開始,面臨他們的將是電建生活的磨練與考驗。自1999年,第一批引進人才進廠,14年來,公司共招聘錄用了2900多名大中專畢業(yè)生。這中間,有人放棄了、有人猶豫著,但更多人為了夢想而堅守,在為實現(xiàn)我們共同的電建夢而辛勤工作著,向他們致敬!
有夢者,恒強!